跳至主要内容

淡水鱼生食才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

这让我想起了若干年前的青海和今年的新疆的虹鳟鱼与三文鱼之争,绝大多数人都在血统论领域唇枪舌剑 实际上,淡水鱼生食才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,例如一种乳滑肝吸虫就极易感染淡水鱼,并寄生在鱼类肌肉中,其感染主要与生吃淡水鱼类有关 中国是肝癌的最高发国家,其诱生病因当然首推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 但是,华支睾吸虫是国际癌症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类致癌生物,是肝胆管癌和肝癌的重要诱因生物 这个寄生虫的命名现在看来十分地乳滑 其学名为Clonorchis sinensis,中华肝吸虫应该是正名,不过国内教科书还是叫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病主要分布于东亚,中国分布极为广泛,广东、广西和海南等省为重流行区,其次为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台湾和香港 中国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超过1500万人 A.华支睾吸虫的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的成虫腹背扁平,灰白或淡黄色,体形狭长,形如葵花籽。成虫雌雄同体,睾丸呈珊瑚状分支,故又名分支睾吸虫 虫卵随粪便排出,落入水中后即被第1中间宿主豆螺、纹沼螺或涵螺等淡水螺吞食,在螺体内孵出毛蚴 毛蚴在螺体内经胞蚴和雷蚴两个阶段,最后繁殖为千百条尾蚴 尾蚴自螺体逸出,在水中游动,当遇到第2中间宿主淡水鲤科鱼或虾类后,即钻入鱼或虾肌肉内,经20余日发育为成熟囊蚴,幼虫常盘曲于其内 人是华支睾吸虫的终宿主,猫、狗、猪、鼠等多种肉食或杂食哺乳动物均可为贮存宿主 当人或其他动物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后,幼虫在十二指肠受消化液作用破囊而出成为童虫 童虫在胆总管、肝胆管至肝内小胆管内寄生。少数情况下,童虫可穿过肠壁,经腹腔进入肝胆管 童虫约经1个月后发育为成虫并开始排卵。成虫在人胆管中可存活20~30年 B.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食入含有华支睾吸虫囊蚴的生鱼或半生鱼和虾而感染 华支睾吸虫病传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,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前鳃螺类,主要有赤豆螺、纹沼螺、长角涵螺等,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方 第二中间宿主的淡水鱼类中国有102种,其中85种属鲤科鱼类。麦穗鱼感染率达84.4%,鳑魰鱼为25%,白鯇与白鲢分别为8%和5%。黑龙江白鲢可达36.3% 中国南北两端感染率高,这与当地的饮食习俗有关: 广东、广西、湖南等省的一些地区以及吉林朝鲜族居民喜食生鱼佐酒 广东居民喜食“鱼生粥” 江浙一带居民喜食生虾或“醉虾” 南方农村儿童常将捕获的麦穗鱼用泥包裹后置火中烧烤后吞食,这种吃法亦不能杀死鱼肉中囊蚴 以上食物加工方法均不能彻底杀死鱼虾中的囊蚴 囊蚴对醋、酱油有较强的抵抗力,可分别存活2小时和5小时 囊蚴处在较厚鱼肉深部,爆炒或油炸不能杀死囊蚴 过桥米线及火锅汤内由于时间太短囊蚴亦不能杀死,食后可造成感染 另外,生鱼肉的囊蚴污染厨具、饮水等也可造成感染 C.病理及感染后果 当胆管中寄生的虫数少时一般并无临床症状 当胆管被大量虫体和虫卵长期阻塞后,由于虫体和虫卵的机械刺激以及代谢排泄物的毒性作用,胆管上皮细胞脱落,管壁增厚,管腔逐渐狭窄,加上虫体及虫卵造成的阻塞,乃引起胆汁淤积 胆管可明显扩张。扩张的胆管压迫肝组织加上虫体、虫卵毒素的刺激,肝细胞可以出现营养不良、脂肪变性、萎缩、坏死甚至可发生门脉性肝硬化。偶可由于长期胆汁淤滞,演变成胆汁性肝硬化者 肝脏病变以左叶为重,此乃因左肝胆管和胆总管间几乎无角度,童虫较易进入有关 胆管阻塞常继发细菌感染,导致胆管炎、胆囊炎、胆管源性肝脓肿等 死虫碎片、虫卵、脱落的胆管上皮细胞还可成为胆石的核心 华支睾吸虫长期的机械作用和毒性产物刺激,还可造成胆管上皮腺瘤样增生,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胆管上皮癌 成虫偶可寄生在胰腺管内,引起胰管炎和胰腺炎 有研究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也与原发性肝癌有关



我们曾经有个外派项目,团队中的一个摄影师。 他的老婆是个护士长,夫妻俩都四川人,认识他们时,他们已经移居深圳。 团队里 除了我从北京过去的,其他都是深圳本地的。这些人对于摄影师一致评价,都是好男人。 原来是他老婆多年瘫痪在床,连个杯子都拿不起来。他不离不弃的照顾至今。 有天晚上其他人都上楼了,就我俩在酒店楼下喝酒。 喝了酒就话多,我就问了句他老婆什么原因瘫痪的。 这哥们儿说着说着就哭了。说他老婆本身是医护工作者,某一天连续两次杯子从手里掉地上了,职业敏感性,就觉得不太正常。 当天就去自己医院做了个检查,也没查出什么毛病。之后情况迅速恶化,肢体开始逐步衰竭,失去控制力,最终完全瘫痪。 而这个病,他们在深圳各医院一直没查出具体原因。后来通过国际网络援助,说是确诊为一种什么病,一个英文缩写的,我也没记清楚。然后靠一种神贵的进口药维持,早就倾家荡产,所以眼下要不停的接活儿挣钱。 原本是个无奈悲伤的一粒灰变山的故事。 没想到我们项目结束的一两年后,我有事再去深圳,当年团队人来给我接风。饭桌上这哥们儿完全变了个人,满面春风,然后敬酒时,跟我说,你嫂子病好啦! 他老婆当年最后不想活了,无奈下死马当活马医,他带着老婆去北京,想看看有没有奇迹最后一搏。 没想到到了北京后,立马确诊为寄生虫感染。马上开始安排手术开颅。 一打开后,满脑子全是寄生虫。 夫妻俩原籍四川,原来在四川时,一星期吃好几次蛇肉。 听的我毛骨悚然。 而且当年有个非常无法理解的地方,深圳和北京的医疗条件能差这么多?! 就这么一寄生虫感染的事,居然在深圳把人快拖死了都没查出来?! 真不理解。不知道是不是只是个案,运气太不好赶上了。





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「麻醉科普」

  Dr.Wang @HotmailfromSH 「麻醉科普」 之前几个帖子有推友咨询过美国拔智齿全麻的问题,以及提到的抽脂手术全麻的风险。发现大家对于麻醉的了解非常之少,这可不只是“打一针”的简单问题.。 你的麻醉医生,ta是内科中的外科医生,又是外科中的内科医生。ta对你的守护从你入院之前就已经开始了。 麻醉手术对人的身体是一次考验,我们的身体难免有时会合并一些慢性疾病,譬如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哮喘等,如何在把身体调整到应对手术的最佳状态,是术前麻醉评估优化要解决的大问题,非常重要并且性命攸关! 这个视频浅显易懂,大家可以收藏,另外,提醒一下平常大家一般称ta们为“麻醉师”,记住,最好称“麻醉医生”,ta们很在意的哈。

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科普」 如何识别与诊治心脏病发作;心肌梗死;不稳定型心绞痛。

  Dr.Wang @HotmailfromSH · Aug 27 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科普」 如何识别与诊治心脏病发作;心肌梗死;不稳定型心绞痛。 7 25 73 8,608

昨天看了《超预期寿命:长寿的科学与艺术》的解读,了解到糖对人的影响,觉得要减少糖的摄入量,原因如下:

  向阳乔木 @vista8 个人一大爱好就是喝可乐。 昨天看了《超预期寿命:长寿的科学与艺术》的解读,了解到糖对人的影响,觉得要减少糖的摄入量,原因如下: 人活着需要热量,热量来自于糖,糖来自于碳水化合物,细胞能直接用两种单糖:葡萄糖和果糖。 其他糖都会被先分解成单糖使用,胰岛素负责运送单糖。 成年男性血液中有大概5克葡萄糖循环,超过会转化为糖原存下来,糖原是葡萄糖的备用形态,会被胰岛素送到骨骼肌和肝脏存下来。 吃过量碳水化合物→生成糖原保存在骨骼肌和肝脏→运动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→糖原转成葡萄糖补充→恢复血糖平衡 但是,糖原只能把1600卡路里存在骨胳肌和肝脏(电池容量有限),如果摄入太多,就会存在身体其他位置形成脂肪。(脂肪像大号充电宝) 脂肪很有用,让我们一天不吃饭照样有力气走路,在食物匮乏、严寒日子里活下来。 但是,过量摄取糖原,皮下脂肪都不够存,脂肪会存到其他身体器官,带来各种疾病: - 肝脏→非酒精性脂肪肝 - 肌肉组织→胰岛素抵抗 - 腹部→内脏脂肪 - 血液→动脉粥样硬化 过多脂肪进入肌肉组织,就会影响胰岛素信号传递,让胰岛素很难把葡萄糖送进肌肉细胞变成能量。 这时,胰脏就会产生更多的胰岛素,加把劲送葡萄糖给肌肉,但终究有上限。这时胰岛素只能把糖变成脂肪,形成正反馈恶性循环,也叫 胰岛素抵抗 。 胰岛素是一种生长信号激素,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癌症发生,带来各种疾病。 除了葡萄糖,果糖存在于各种水果、玉米和很多其他植物中。 果糖会被肝脏转换为糖原或者葡萄糖,再变成能量。 最早, 人类祖先不能把果糖变成脂肪,某次基因变异,让人不再产生尿酸酶,这样尿酸就能存在身体,把果糖转化为脂肪。 在远古环境,这样变异对生存非常有利,但对现代人来说,在食物资源丰富的今天,这个能力反而成了危害。 果糖跟葡萄糖不同,不会给人饱腹感,吃了很多还觉得饿,甚至上瘾。这就更容易摄取过量。 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大约含有55克的糖分,可乐的糖分含量较高,主要成分为果糖。 长期摄入过多的可乐可能对健康有害,会转化为脂肪、产生尿酸(引发痛风) 巴菲特老人家每天喝五罐可乐,估计是基因好,一般人还是悠着点。。